Web3.0时代即将到来,但是想了解这个圈子的故事,还是需要懂一些专业术语,也就是常说的黑话。今天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些比较常见的术语,这样在后续的学习跟生活中,你的谈资可能会显得更多。
其实往期的内容,我也是给大家介绍过很多术语,本期就当一次总结跟复习,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在公众号基础科普菜单中翻阅。

1.去中心化
Web3.0与Web2.0最大的不同点在于:Web3.0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跟Web2.0时代,信息、数据都掌握在某中心节点(比如谷歌、Meta亚马逊等大科技公司)手上不同,未来的信息将由用户自己发布、保管、不可追溯且永远不会泄露,用户的任何行为将不需要任何中间机构来帮助传递。
Web2.0时代的数据与交互都集中在平台方的服务器与客户端中,这样既导致数据安全性低,又会被科技巨头们利用数据谋取巨额收益。而Web3.0是要打破这种集中式的模式,把“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改成“多节点、多中心”的运行架构。
2.智能合约
在过去,人们在制定契约时,通常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和判定者都是人,但相较于机器,人明显更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最后导致合约的偏差。因此,所谓的智能合约,简单来说就是已经设定好的一段计算机程序,当合约双方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时,满足条件即可触发程序自动执行合约内容。智能合约是代码代替了中间人的工作,它具有去中心化、透明且不可违背、自动性、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点,它可以大大减少中间环节,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认为干预的风险。

3.积木块
web3.0中基于区块链框架开发出的一些小工具,可以叫做积木块,这些工具就像是拥有不同功能的积木块,用户可能不能使用每一个程序完成太多的事情,但他们可以被开发人员根据需求来进行排列组合,进而构建出功能不同各类Web3.0程序。

4.Defi
去中心化金融系统,简单来说,它是建立在区块链上的金融软件。Defi是完全没有中介的金融产品,是完全依靠智能合约运作,就是非常典型的“无中介借贷”,让所有原先中介所做的事情由代码来执行,包括由代码来接受和管理存款,同时也由代码管理抵押并发放贷款,当抵押物的价值发生波动的时候,智能合约还能根据之前的约定,执行代码变现抵押物,并回到智能合约内。

5.DAO
去中心化组织,DAO是基于社区共识自主而形成的,即个人自己做主,通过共识达成该组织的规则,所有的共识规则都通过智能合约来强制执行。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违背共识规则。
6.跨链桥
数字货币的交易都基于区块链技术,由于不同的区块链交互数据变多,导致数据堵塞,就出现了侧链,因为它们就像是一座座的桥梁,将不同的区块链互相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区块链的拓展,也被称为桥(Bridges)。
7.NFT
NFT的全称是Non-Fungible Tokens,中文常翻译为“不可同质化代币/不可替代代币”。这是一种具备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的加密自残,每一份加密资产都是独特的,不可分割和互换。市场上常见的数字资产都是可以互换的,例如比特币,每一个比特币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你可以用0.223、0.511这种非整数进行转账,而NFT加密资产的每一份加密资产都有独特标记,且无法分割。NTF加密资产的主要应用领域有游戏、艺术品、域名、虚拟资产、实现资产通证化(STO)等,尤其是在艺术品和游戏市场,关注较高。

8.Gamefi
GameFi=「Game」(游戏)+「Finance」(金融),是运行在区块链上的游戏。区块链是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利用去中心化的模式来保障玩家的游戏资产自有权,并且能通过游戏内部,与外部市场进行交易。

9.DAPP
Dapp是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的缩写,即去中心化应用,也有人称为分布式应用。它被认为开启了区块链3.0时代。Dapp就是在底层区块链平台衍生的各种分布式应用,是区块链世界中的服务提供形式。Dapp之于区块链,有些类似APP之于IOS和Android,而Dapp是在ETH,EOS,NEO等区块链公链上运行或者是在P2P网络上运行。
(声明: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