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怪气的「道歉」背后,是新闻从业者的一次呐喊

FTAV 在 2011 年 6 月至今的内容可能传达了这样一种观点:比特币是一场负和博弈,其协议设计得非常「聪明」,理论上可用作记账,但作为传统交易手段却效率低下,作为价值储存手段也存在问题。

《金融时报》昨日发布的一封以 meme 作为封面的「道歉信」,这个看到标题时候以为是《金融时报》在比特币正式突破 10 万美元之际为其之前对 Crpyto 的负面报道的反思。但如果你深读了这篇阴阳怪气的短文就会发现,与其说是道歉信,这更像是善良的新闻从业者对不公的反击。

《金融时报》在道歉信的第一段写到:

《FT Alphaville》的常客可能会形成这样的印象:其作者,无论当下的还是过往的,对加密货币,尤其是比特币,都持怀疑态度。这是正确的。 

这已经非常明确得表明了他们的态度:对加密货币,尤其是比特币持怀疑态度,从比特币 10 美元到 10 万美元,他们从未变过,而且至今他们依然认为「这是正确的」。

FTAV 在 2011 年 6 月至今的内容可能传达了这样一种观点:比特币是一场负和博弈,其协议设计得非常「聪明」,理论上可用作记账,但作为传统交易手段却效率低下,作为价值储存手段也存在问题。我们的帖子可能还宣传了这样一种观点:比特币的价格是一个可以被任意炒作的指标,与代币可能具有的任何效用无关,因为复制该代币提供的效用是太容易了,因此任何内在价值都来自基础设施的沉没成本以及无形资产,例如监管默许、与主流金融系统的互联互通(曾被认为是「解药」)以及「成为第一个」在「纪念品」方面的吸引力。

我们支持每一条内容。

这里关于 FT 观点的对错我们先按下不表,先来看最有意思的最后一段:

如果您在过去 14 年中的任何时候根据我们的报道选择不购买「纸面价格」上涨的商品,我们深感抱歉。「纸面价格」的上涨是好事。如果您误解了我们对加密货币的愤世嫉俗态度,认为这是对传统金融的支持,我们深感抱歉,因为我们也讨厌这种行为。

如果您对「讽刺」有哪怕一点点的理解,那么就会知道,FT 此篇「道歉信」并非真正的道歉,甚至都不是针对加密货币本身,其真正针对的,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金融」。

金融是好是坏?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作为当前人类社会规则的一部分,金融确实是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件,在一个以货币为核心的体系里,借贷、保险等一切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护。

但另一方面,这一切也成为了少部分人控制大部分人的工具。银行家们创造了无数高价值的「商品」让资金流动,比如房屋。他们创造了股票、期货、大宗商品、贵金属的交易所,让无数人趋之若鹜,让无数通过辛勤劳动产生的价值投入到无底洞般的零和游戏中,通过一夜暴富的故事吸引「韭菜」:那些根本不知道他们在面对什么的散户投资者。

FT 对加密货币的描述有错吗?事实是字字不假,负和博弈、低效的交易系统、没有价值存储逻辑、被操控的价格、没有实用性。

但是不是只有 Crypto 是这样?显然不是,《华尔街之狼》里的经典台词告诉我们,股票其实也差不多一个意思。

It’s fairy dust. It doesn’t exist. It’s never landed. It is no matter. It’s not on the elemental chart. It’s not fucking real.

本质上,这是《金融时报》对金融阴暗面的一次几乎明牌的抨击。讽刺的是,他们自己就叫做「金融」时报。

或许是工作要求,或者是客观环境使然,金融时报的记者和编辑们需要撰写并发布一些可能他们并不想发布的新闻或评论,但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没有办法。不过至少,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他们中间依然有人抱有基本的良知。

他们知道区块链,Web3 即使是未来,加密货币的炒作带来的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故事不会停下。

为什么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一定要是血腥的?我们为什么不能从过去的经历中学到一些教训?可惜人性使然,他们也只能尽力发出一些声音,无论是否被看见,也无论看见的人是否理解,更无论理解的人是否真的执行下去。

现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 Gary Gensler 在比特币现货 ETF 通过的前一刻在 X 上警告投资者加密货币风险巨大,谨慎投资,被很多 Web3 行业人士当成茶余饭后的笑柄。但笔者却觉得,那是一首绝望的挽歌。他或许有权帮助市场排除一些欺诈风险,但却抵挡不了贝莱德这样「阴影里的控制者」踏碎一切的脚步。

作为多年的行业从业者,我坚信区块链会改变世界,就像股票市场为勇敢的,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带来了无尽的财富一样,区块链与代币的出现也终将奖赏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相信存在即合理,但我也相信合理并不一定代表正确。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说,人类不是一个种喜欢真相的动物。笔者发现在 Crypto 领域,这种自欺欺人的现象尤其明显,没人知道代币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用,但既然可以炒作,是猫是狗似乎也没有那么重要。

Microstrategy 在股价的上一次巅峰在 2000 年互联网泡沫最疯狂的时候,时隔 24 年,靠着数百亿美元的比特币持仓才突破了近 1/4 个世纪之前的股价高位,可见当年互联网泡沫之疯狂。现在,我们证明了互联网的实际效用确实相比当年吹下的牛逼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区块链呢?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探索 Web3 究竟如何能改变的世界的人,我们不需要吹嘘区块链可以改变世界的人。再做一万个基础设施,一万个 DEX,一万个借贷协议,一万个再质押协议,一万个 Layer2,都只能无限吹大泡沫。

泡沫终究会破,谁都知道,但大家都觉得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棒的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在此之前逃离。这种固执的自信,正是这篇道歉信的作者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给出提醒的目的。

(声明: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0)
Gao的头像Gao
上一篇 2024年12月8日 下午4:17
下一篇 2024年12月8日 下午7:50

相关推荐

  • 内容发布平台Mirror的反思:两年来踩过哪些坑?

    随着 Mirror 联创 Graeme Boy 2022.11 出局 ,Rafa (DAO leader) 2023.1 正式离开,Mirror 核心团队内部的产品方向之争告一段落。2022 年上半年,各个大厂,还有不少创业团队都在找我聊,想做 Mirror 的竞品。可惜,一家都没跑出来。尽管 Mirror 历经波折,仍然是这个细分赛道上最能打的,全靠同行衬托。

    2023年7月10日
    690
  • Foresight Ventures详解Avatar:元宇宙和Web3的超级入口

    随着链上数据的增长和 AIGC 内容的引入,Avatar 的 3D 虚拟身份将变得愈发重要。每个人的 avatar 将自然地成为一张 universal 3d passport,用于记录你的链上资产、声誉和成就并增强人与人之间互动。

    2023年1月6日
    1.4K
  • ETH之后哪些代币可能推出ETF?SOL呼声最高,Doge概率较大

    5 月 23 日,BKCM 的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凯利 (Brian Kelly) 在 CNBC 的「Fast Money」节目中预测,Solana(SOL) 可能成为美国下一个推出现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加密货币。但这个大胆预测立即遭到了行业专家的一些反对,他们指出了若干重大的监管和市场挑战。

    2024年5月27日
    47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

联系我们
邮箱:whylweb3@163.com
微信:gaoshuang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