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为什么friend.tech没像其他SocialFi一样一波流热度,潜藏哪些风险点

从数据来看,friendtech 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三波发展。2023 年 8 月 10 日,friendtech 正式上线。8 月 11 号中文区便开始大力传播,其中有其新颖的模式、有对空投的预期、有对新玩法一定要参与的敏锐度。当天产生的交易数 13 万,活跃购买账号 1000 个,卖出账号 500 个。

币圈整体行情沉寂,但喜欢探索的那群人正在 friendtech 产品页不断刷刷刷,买买买。各个平时聊代币聊 NFT 的社群,也变成互相推荐有期望的 KEY。但谁又能想到在半个月前,全网 90% 的声音是看衰和 fud,资金盘、一波流的标签紧紧的被贴在 friendtech 的脸上。

从数据来看,friendtech 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三波发展。2023 年 8 月 10 日,friendtech 正式上线。8 月 11 号中文区便开始大力传播,其中有其新颖的模式、有对空投的预期、有对新玩法一定要参与的敏锐度。当天产生的交易数 13 万,活跃购买账号 1000 个,卖出账号 500 个。

但好景不长,一波新奇热度后,第三天活跃购买账号便降低到 300 左右,交易数降低到 3 万笔左右。此间,出现了大量关于产品的负面讨论。直到 8 月 19 日官方宣布获得了 paradigm 的种子轮投资,活跃购买账号数单日涨到最高 4000 个,交易数达到 50 多万笔,TVL 也从此前的 100 多万涨到了 700 万。但市场并未买单,持续三天后热度再次下滑。活跃购买账号降到更低,跌至 100 余个,交易数也回到起始数量,TVL 下降后持续稳定在 500 万左右。

连续半个月的低调发展后,近日,friendtech 的交易数突然增长,相较此前翻倍。TVL 突然开始急剧增长,直到当前达到 3100 万美元。独立账号达到 14 万个,日活跃地址数暂未达到前期高点。由此,friendtech 经历了融资后的市场高潮后,当前新一波热度正在持续。

分析:为什么friend.tech没像其他SocialFi一样一波流热度,潜藏哪些风险点

为什么 friendtech 如此坚挺?

相对于曾经火极一时的产品,如收割投资者数十亿美元的 Block one 打造的 voice、让市场以为 DeSocial 真的来临的 Deso、协议层的 Lens,friendtech 为何让更多真实用户愿意真金白银的去参与,并且目前如此坚挺?PANews 认为有以下四点因素。

1、用户群体

据 PANews 观察,friendtech 近日的爆发,来源于英文区各个机构、项目方创始人,以及流量较高和声誉较佳的博主不断入驻,并且真金白银涌入,引导了整体市场的关注。而后国内流量较高的博主也陆续入驻,吸引了部分观望者下场试水。

同时,friendtech 通过激励规则设计从根源上消除掉低质量账号。无论是 Voice、Deso,还是至今仍是市场满怀期待的 Lens,社交产品都无可避免的造成甚至欢迎一人多号的模式,从而加速了产品快速走向泡沫期,在后继无力的情况下,为薅羊毛或者套利而来的用户加剧踩踏,从而使得产品加速衰落。

回看 friendtech 早期用户,不少以博空投为主,其习惯性的单人注册多账号操作,以博取更大空投价值。但 friendtech 的积分分配规则并未激励邀请和低质量账号,因此前期为博更大价值空投的用户使用的多地址便沉寂,成为非活跃账号,剩下的沉淀为深度参与 friendtech 的用户。

另外,friendtech 的注册机制与推特平台强绑定,同时将用户交易成本的 10% 的一半分给房主。一来非常完美的借助外力完成了冷启动,二来不菲的激励也为房主提供了入驻和分享的动力。根据 Dune 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14 日,friendtech 已经为房主共创造 837 万美元的收益。

分析:为什么friend.tech没像其他SocialFi一样一波流热度,潜藏哪些风险点

2、空投预期

除了针对房主激励交易额的 5% 外,friendtech 还将在 6 个月内以周为单位,共计为用户发放 1 亿积分。目前社区预期该积分极大概率与项目方代币空投密切相关。社区普遍乐观估计 friendtech 开盘总流通市值可达到 20 亿美金,按 10% 空投份额算,则每积分价值 2 美元。

根据官方披露的积分大致分配规则,其影响因子为房间活跃度 * 持有 KEY 资产总量 * 持有时常。据社区成员分析,持有 KEY 资产总量 * 持有时常的权重占比为 85%,房间活跃度权重占比为 15%。

由其积分分配规则可知,用户如若想获得更多积分,最优选择是长期持有。从而使得目前房主的 KEY 价格随着越来越多资金和用户进入,向上预期更强。并且目前社区也出现了(3,3)现象。也就是互相买入持有且不卖出,从而达到一起获得更高积分的目的。

如何性价比更高的获得积分 / 空投?

1)bot,信息差和价格差。虽说 bot 之间也互卷,但只要比手动用户快就行。技术门槛较低,重在判别条件。

2)头部,现有模式和预期下没啥人抛,后续进入资金持续的话还可能无损挖矿。但一个潜在的风险,如果达到早期购买人的盈利预期,止盈时会引起其他人恐慌。从 Dune 数据看,目前止盈情绪出现苗头。

3)用自己的 A 号买自己的 B 号,相当于确定的用 20% 摩擦换积分。但需注册防范 bot 的 mev 攻击,从而造成损失。

4)进入一些 bot 社区,会实时刷新新开号的用户信息,挑粉丝多的,根据其链下名声、链上资产情况等信息判别是否值得购买。

分析:为什么friend.tech没像其他SocialFi一样一波流热度,潜藏哪些风险点

3、资源雄厚

根据官方披露,friendtech 目前唯一的投资机构为 paradigm。paradigm 的能力已经被市场证明,其投资并指导的多个项目如 Uniswap、dydx、Blur 已经成长为现象级的产品和市场刚需。

部分社区成员认为 paradigm 投资的产品均有庞式模式,此处我们且不论庞氏在投资圈乃至人类社会中有多普遍,单从产品去看。uniswap 屡屡被吐槽代币持有人毫无实际分红,但 uniswap 作为产品实实在在的为加密圈的链上交易带来新的模式,且沿用至今。blur 代币同理,但 blur 产品为 NFT 圈用户能够有效退出提供了莫大便利。可以说,如果没有 blur 的存在,NFT 圈在熊市就是一个有价无市的真空骗局。

另外,friendtech 构建基于 Base 链。因为一条链的发展和崛起离不开优质项目的构建,毋庸置疑,Base 官方也是 friendtech 强有力的利益相关方。而 Base 链的背后是 Coinbase,其在圈内的影响力也是顶级。

4、向上社交

目前币圈已经的历史与社交相关的产品中,无非想解决内容数据确权、协议层跨平台共通等。但这些需求如果撇开区块链的外衣,微信、推特、telegram、discord 等都非常完美的满足了用户需求,至于加上一层去中心化的修饰,更多的是一种自作多情的造概念忽悠资本的伪需求。

而 friendtech 的出现,解决了目前市场上一个空缺较大的需求:向上社交。互联网里知识星球类的产品部分补缺了该需求,但针对于币圈已经被证明能力极佳的项目创始人和机构并未形成同类型的产品,而创投圈的群体也毫无必要主动去互动认知层级相对低的用户。

另外,目前已经有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开通了 friendtech 账号,提供对应的服务。相对于实体机构,其交流或者问询价格优惠方便。

针对以上需求,friendtech 做了一个顺水推舟的产品,让用户有机会接触到原来难以接触和交流到的层级,而且可以以相对市场价更低的价格获得 1 对 1 形式的咨询。

参与 friendtech 具有哪些潜在风险?

1、bot 盈利过高

因为社区预期更具流量更具影响力的博主的 KEY 价值更高,从而便使得 bot 有可趁之机,通过分析数据抢先在正常用户之前购买,然后达到一定程度的盈利后抛售。并且,即使部分用户通过开通推特隐私模式防范 bot 进行数据分析,也有 bot 通过链上二级交易情况进行 mev 攻击。

从 Dune 数据看,目前 140 多个 bot 通过 friendtech 盈利共 220 万美元,其盈利占比高达四分之一。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正常用户进入的门槛,同时也会加剧回退正常状态时的下滑的崩塌程度。

分析:为什么friend.tech没像其他SocialFi一样一波流热度,潜藏哪些风险点

2、曲线陡峭,加剧死亡螺旋

friendtech 的用户 KEY 价格采用的曲线为:价格(ETH)=( Keys 总量^2)/ 16000,对于最早期发现用户来说几乎 0 成本,但当购买 KEY 的数量超过 20 后,用户之间价格相差便急剧拉大。

这也使得目前社群里有人在购买某个 KEY 后喊单,只要有超过 2 个用户跟单,喊单用户便有利润。如果多个 KEY 被买入,短期成倍数上涨也很容易,从而导致目前出现群内 PVP 现象。

另外,高倍数吸引更多用户进入,但一旦能被传播的人数打到尽头,早期用户开始止盈,价格急剧下跌,从而引起恐慌踩踏,将进入死亡螺旋。后期买入的用户不仅要承受 20% 摩擦的沉没成本,KEY 价格亏损也不可避免。

与之带来的影响是一旦价格下跌,流动性名存实亡,那么按照币圈用户的本性,基本社交互动也将会停滞,原来的(3,3)进入 -(3,3)。根据 PANews 实测,购买 KEY 进入一个房间,无论房主多么积极分享,当房间 KEY 价格不涨或者换手停滞,该房间就会开始死寂,价格开始踩踏。

分析:为什么friend.tech没像其他SocialFi一样一波流热度,潜藏哪些风险点

3、产品逻辑与盈利模式相悖

friendtech 针对积分的激励模式又鼓励用户长期持有,而且按照正常用户的刚需出发,进入一个房间,享受房主的长期服务,也应该是长期持有。但是,friendtech 官方和房主的盈利模式是用户更频繁的交易,类似交易所逻辑,抽取手续费。

如此一来,官方承担交易所的角色,总是不会缺交易手续费的收入。但对于房主而言,如果房间 KEYs 更多是持有,而非多次交易带来手续费分成,那房主便无任何收益,房主便无为房间用户提供服务的动力。

长期下去,只会使得更具炒作价值的房主拿到更多收益,而提供长期服务的房主获益极少,从而房间不得不沉寂。对整个生态而言,形成负循环。产品数据也确实如此,具备炒作价值的房主获得了绝大部分收益。

分析:为什么friend.tech没像其他SocialFi一样一波流热度,潜藏哪些风险点

总结

相对以往的社交类产品,friendtech 一来没有走以前披着区块链外衣的伪需求路线,而且真切的抓住了市场空缺。二来没有向用户群体极多的撸毛群体屈服,而是通过规则设计天然的屏蔽掉。三来雄厚的背景让市场产生更多浮想联翩,有动力尝鲜。friendtech 目前也享受着市场最高的热度和关注。

但是,切身体验后,抛开预期值极高的空投预期、可能的二级交易获利预期,其产品本身的用户逻辑有硬伤。

其初衷是为房主服务,间接的为更多用户服务。但是,真的为平台带来能量的提供服务的价值非常低,反倒是提供炒作情绪的价值极高,获利也颇丰。更不说超四分之一的利润被毫无价值的机器人瓜分。

此处,只能寄希望于官方会出台规则改变现状,让平台真正产生长期价值。如果有要参与的用户,尽可能去尝试市场创新,尝试新的概念,一直是我们投资的理念,但一定一定切记:在仓位管理的前提下。

(声明: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0)
Gao的头像Gao
上一篇 2023年9月16日 下午9:34
下一篇 2023年9月17日 上午10:51

相关推荐

  • NFT市场的下一个新叙事:Open Loyalty

    上次我在分析星巴克的时候写过,当会员数据上链后,会出现一次商业范式转移,之前各家的私域会员变成了公开数据,我的会员也是你的会员。品牌获取用户的方法从 pull 变成 push,价值回归用户,同时品牌需要学习新的与用户对话方式

    2023年3月23日
    1.4K
  • 又一家市值300亿美元的投资公司,为客户增加了BTC交易

    该公司购买的四只 ETF 分别是贝莱德 iShares BTC 信托基金(IBIT)、富达智源 BTC 基金(FBTC)、Bitwise BTC ETF(BITB)和富兰克林 BTC ETF(EZBC)。

    2024年2月26日
    361
  • Web3世界日报(2024-8.21)

    CryptoQuant:BTC现货ETF日均购买量骤降,但长期持有者还在累积BTC。币安创始人CZ在西雅图联邦法院面临新的集体诉讼。Tether近一周内增发30亿枚USDT,8月5日以来有32.2亿枚USDT流向交易所。

    2024年8月21日
    65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

联系我们
邮箱:whylweb3@163.com
微信:gaoshuang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