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认为 Web2 主流社交应用分为即时通讯类和内容创作类,狭义上分别对应 web3 的 Social 和 Finance。同时结合 Web2 和 Web3 的各自特点,描绘了理想 SocialFi 应用应该具备的要素。
通过对现有 Web3 社交应用的调研发现,从以 Social 产品出发的应用,更适合于目前的 Web3 市场,过于激进的推出类似「内容挖矿」的 Fi,目市场并不认可。同时以 Web2 社交应用发展历史为鉴,也许未来会有合适 Web3 Social 的 Fi 模式,但目前的 SocialFi 市场应该以 Social 为主,即以产品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为主,因为社交的本质是人,而不是金融,金融可以成为附加品,但绝对不是主菜。
一、Web2.0 的社交应用形态
根据 2022 We are Social 的报告,截至 2022 年 4 月,全球社交媒体活跃用户 46.5 亿,占全球人口的 58.7%,可见互联网社交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互联网上,社交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网络媒介和通讯工具,即社交应用。 如国内的 QQ、微信、微博、抖音,国外的 WhatsApp、Facebook、Telegram、Instagram、Twitter、YouTube 等等。
本质上这些应用都是基于即时通讯技术开发出来的有着不同展现形式的社交应用,不同点是社交关系的发生方之间的强弱关系。那么按照这些应用中普遍社交关系的强弱和社交方式,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社交应用。
第一种是即时通讯,他们主要的特点是能即时沟通和能保持强社交联系。QQ、微信、WhatsApp 里,产生社交关系的双方称之为「好友」,一般是指关系比较紧密的人,比如家人、同学、朋友、同事等,这些关系人组成了用户的通讯录,即时通讯更侧重于点对点的沟通和交流;
另外一种是内容创作,主要特点是内容创作社交,通过内容将用户留在平台里,为平台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微博、抖音、Twitter 里,没有好友的概念,内容的生产者是明星、大 V、主播,这些社交应用是公众人物和 KOL 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和自己内容的订阅者(粉丝)之间的关系是很弱的,必须让平台足够公开化才有利于内容(图片、视频、观点、文章等等)的传播。
在社交应用的实际使用中,即时通讯和内容创作社交一般是融合的,只是侧重点不同,例如,微信在即时聊天功能外,还有公众号功能,用于内容创作。Twitter 和 YouTube 在推文和视频创作外也支持点对点私聊功能。
除了上述的社交应用以外,我们还能看见一些基于社交应用的创新玩法,例如
- Social + 电商= 直播带货、微商、拼多多;
- Social+ 资讯 =公众号服务;
- Social+ 服务 =服务号、小程序;
- Social+ 娱乐 =游戏 、短视频;
- Social+ 教育 =内容付费。
可见,目前的 Web2 社交应用建设基本成熟,用户对社交应用的粘性也很大,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对于 Web2 来说,互联网社交平台,往往通过获取大量个人数据从而精准营销获得盈利,这些收益并没有公平地分配给创作者和用户。然而,正在兴起的 Web3 社交应用,反其道而行,希望建立让用户能完全掌控自己数据使用权的社交应用。
二、理想的 Web3 的社交应用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尽管 Web2 数据过于中心化,且用户无法对信息和内容进行确权,但是,Web2 中心化的服务和实体给与大部分用户的服务体验是流畅且愉快的,用户参与社交的门槛也低。Web3 既然号称是下一代的互联网,那么理想中 Web3 的社交应用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呢?
从 Web2 产品体验角度来说,Web3 的社交应用的使用门槛和交互体验应该不低于 Web2 的主流应用。
从 Web3 的去中心化和金融特性来说,在 Web 3 时代的社交应用,人们将拥有对自己社交数据的绝对掌控权。同时在 Web2 我们已经看见数据和流量已经有网红经济,粉丝经济的模式,而 Web3 兴起于 deFi,因此金融特性是 Web3 社交应用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因此,从广义上说,Web3 的社交应用都是属于 SocialFi 范畴。 SocialFi 产品是在 Web 3 底层基础建设的基础上,从人们对「去中心化 Social」或者「去中心化 Finance」(即 DeFi)的需求出发,进而将两个需求融合在一起的产品类别。 去中心化社交和金融的结合,可打破平台垄断、消除单点风险,在全球数字经济系统的浪潮中创造全新业务模式和产品类别。
前文提到 Web2 社交应用分两种,即时通讯和内容创作, 那么对于内容创作社交来说,Web3 的去中心化和 Fi 特性完美的解决了生产资料(数据)确权和流动问题。但是对于即时通讯社交来说,Web3 的社交应用吸引力似乎不那么强。 我们可以先看看 Web3 初期的社交应用探索成果。
三、Web3 的社交应用探索 (SocialFi 应用 )
SocialFi 既然是 Social(即时通讯) 和 Finance(内容创作) 的结合体,那么我们不妨依据社交应用的产品侧重不同,分开来看看各自再 Web3 的代表项目。
Social 部分,目前主流的 Web3Social 应用有 Blockchat,Atem、DeBOx、AVE.ai 等。
Blockchat 的 etherscan 团队打造的区块链聊天工具,支持钱包和钱包间的对话,也支持链上信息传送。虽然 etherscan 的用户流量很高,但显然他们没有把握 Web3 用户的需求,目前使用者大部分应该是黑客或者一些网络乞丐。
Atem 是基于社交的 NFT 交易平台,你可以在 Atem 通过聊天交流买到合适价格和符合心意的 NFT。符合部分用户去市场「讨价还价」的需求。
AVE.ai 原本是一款追踪代币且进行可视化的行情分析 APP,最新版本在行情页面增加了聊天功能,让用户在追踪行情时,找到情绪的宣泄空间,也符合用户需求,尽管大部分是 FOMO 信息。
DeBox 是基于 DID 的 Web3 社交平台,它继承 Web2 的微信的特点之外,也创新性的融合了 Web3 的特点,例如持仓聊天,多种 Dao 群组工具,多维度 DID 身份展示。 DeBox 对于 NFT 和代币共识,社区管理,以及真实社交有很大作用,其致力于解决 telegram 和 discord 虚假消息和诈骗消息,基本符合 Web3 用户和社区对社交软件的真实需求,也符合部分符合前文提到的理想 Web3 社交应用的要素。 DeBox 目前处于内测阶段,基本保持每周迭代更新一次版本,也没有特别明确的代币经济模型。
在上述 Web3Social 应用中,均没有明确的代币经济模型,他们更注重产品侧,更确切的说,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窗口,怎么使用以及如何发展,这取决于「人」。
Finance 部分,Finance 就是常说的创作者经济,这边选取 Mirror 和 Monaco Planet 作为代表进行分析。
Mirror 是一个在以太坊发行的去中心化的写作平台;通过钱包地址和 ENS 域名注册,作者可免费发布文章,也可将文章铸造为 NFT 永久存储在 Arweave 上,读者可以购买该 NFT 作为收藏。
Mirror 曾经有代币经济模型 $WRITE,$WRITE 没有公开发售,而是每周参加 Write Race 当中排名前 10 的人会获得代币。但是这种投票评选机制引起大 Bot 形成「女巫攻击」导致获得 $WRITE 的地址创作内容质量不高,然后 mirror 索性取消了投票获取代币的金融机制,改为由 Mirror Dao 核心成员评审,因此文章更注重质量,而创作者获取经济的方式是读者收集创作者的 NFT 来获利,提高了创作者的内容质量要求。目前 mirror 是 Web3 人群主要创作工具之一。
Monaco Planet 是部署在 BSC 上的社交平台,主打内容挖矿即创作内容即可获得代币奖励。Monaco Planet 在发布初期有一套量化的「内容挖矿」代币金融模型,一度引起市场的热点,但因为没有一个合理的机制来制约创作者的内容质量,大量用户为了获得代币奖励而结盟、互关互赞,产出灌水内容,导致平台内低质量内容泛滥,社区质量变差,最后变成无人问津的社交产品。
从 Mirror 和 Monaco Planet 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以内容创作为主的社交平台,尽管 Web3 符合内容创作者的理想需求,但是错误的金融代币模型是会导致社交应用成为一个失败的产品,而 mirror 在弱化代币经济模型后,反而成为一个优质的去中心化创作平台,这似乎更符合目前 Web3 用户的需求。
四、Web3 的 Social 一定要加上 Fi 吗?
通过对目前 Web3Social 和 Finance 主流应用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从以 Social 产品出发的应用,更适合于目前的 Web3 市场,过于激进的推出类似「内容挖矿」的 Fi,目市场并不认可。
回到 Web2 的社交应用发展历程,即时通讯的社交应用 ICQ、QQ 最早可以追随到 1996 年,而以内容创作为主的 Blog 是 1998 年推出的,Facebook,Twitter 则最早追溯到 2004 年,而创作者经济则更晚出现。以史为鉴,也许未来会有合适 Web3Social 的 Fi 模式,但目前的 SocialFi 市场应该以 Social 为主,即以产品满足用户的社交需求为主,因为社交的本质是人,而不是金融,金融可以成为附加品,但绝对不是主菜。
因此,对 SocialFi 感兴趣的朋友,早期可以多关注以产品或用户需求为核心的 Web3 社交应用,比如 DeBox、Mirror、Atem 等。
(声明: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