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gen’s Talk















2023 年预测
不同于 2021 年的低开高走,2022 无疑是极为动荡的一段记忆。随着更多的项目和玩法的出现,加密市场也在不断地淘汰和进化。我们邀请了一些朋友,和他们一起对 2023 年进行了相关的预测。
NFT 从「旁氏」经济向价值投资过渡
2022 年是 NFT 发展的一年,与此同时也催生了很多泡沫。快速买卖(Flip),诈骗黑客(Scam)以及市场操纵让一些人获得了短期暴利。在下半年熊市中,市场逐渐冷静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些项目结合新的玩法成功脱颖而出。与此同时,2022 也是持续 build 的一年,在当前混杂的市场中,依旧有很多项目在不断开发,包括在 2021 年资本聚焦的元宇宙领域。
对于创业者来说,2022 年是艰难而又成长的一年。2022 年,我们看到,资本市场普遍下调了对融资企业赛道的估值倍数,多数资本在投资时更注重商业模式和营收能力,而不是概念驱动的短期增长。在下半年,伴随着美联储通胀加息,资金成本进一步升高,整个市场进行了新一轮的洗盘。一些项目由于资金短缺寻求收购方,还有一些项目大规模进行裁员。而这些都让市场更好地反映了项目的资本价值。在经历了 2022 下半年的重整和洗盘后,2023 也将会是企业融资和收购之年。
以太坊将依旧是最主流的链。在合并后,2023 年第二季度以太坊将迎来第一次升级,一步步朝着 Proof-of-stake 模式转变。在 2023 年,以太坊依旧是 NFT 资产发行最重要和最活跃的链,市场份额和采用率也将会进一步扩大。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继续关注 Layer2 项目的应用。
根据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目前的 NFT 度过了「期望膨胀期」和「泡沫破裂期」,即早期宣传产生了成功的项目,比如 Yuga Labs 系、Axie Infinity 等项目成为了不同赛道的顶流项目,而其他大多数的项目由于没有抢占先机和足够的实力正在被淘汰掉,NFT 市场的「优胜劣汰」可能正在造成如 2016-2017 年加密市场 ICO 浪潮过后,市场进入了一段「泡沫破裂期」淘汰掉了大量的项目,同时 NFT 的用户群体正在从早期采用者向早期大众进行过渡。

粗略来算,目前的 NFT 市场体量大约和 2017 年的加密市场体量相近,在 2017 年 1 月加密市场总市值首次达到 200 亿后,开始了一段下跌行情,两周跌去了总市值的四分之一,随后花费较长时间不断修复开启了新的上涨行情,而 NFT 市场可能也会经历相同的调整周期,这些都意味着 NFT 投资从旁氏经济开始向价值投资过渡,并有望在 2023 年中旬迎来小牛市。
音乐类的 NFT 将成为下一个热点

2023 年,在阶段性熊市中,相较于整个 PFP 市场萎靡不振的状况,音乐类 NFT 总体的交易量有缓慢复苏,在 12 月份达到全年第二个小波峰,约为 422ETH。目前来看,音乐市场上的创造者和购买者依旧是少部分人群,巨鲸和 NFT Degen 依旧停留在 PFP 市场。然而,我们发现,2022 是音乐 NFT 市场的崛起之年,在过去,我们看到 Audius 等平台在第一波 NFT 浪潮下的兴起,而如今,有十几家音乐类的平台发展成熟,比如 sound.xyz 以及 catalog 等,这些平台致力于将发行和音乐收藏着直接连接起来,强调了「拥有」你喜爱的歌曲的概念。由于所有歌曲部署在以太坊上并有明确的版税合约分成,因此这保证了艺术家收入的透明性。
当前,Spotify 等音乐平台的商业模式是基于月度或年度订阅的形式,根据上一年度财报显示,其 2022 全年总营收为 $12.184B,同比去年增长了 11.57%,而这一数字在上一年是增长了 27%。基于订阅模式的面向人群已接近饱和,新用户获取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此外,随着新的诸如 Netflix 和 Tiktok 等流媒体平台上音乐类目的火热,以视频为导向的音乐市场将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传统的音乐播放平台以及版权公司都需要思考新的发行和商业化模式。

目前,单个音乐 NFT 在市场中的平均售价是 0.1E,这个售价其中 75% 都是非 1/1 的独家发售。Web3 音乐平台一方面将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基于粉丝和社区的付费模式。另一方面,正如 sound.xyz 联合创始人 David Greenstein 所说,音乐 NFT 还有很多其他优点,比如,艺术家可以 100% 保留其创作权,并且音乐人可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听众也可以成为音乐人的「早期投资者」。这一切都将改变现有音乐变现和分发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革新还需要原动力来推动和促成。音乐市场也有长尾效应,我们所熟悉的音乐人往往只占到市场中的千分之一,更多的是那些未被发掘的优秀音乐人,在未来,「星探」将不会是经济公司,而是他们的粉丝和社区。
ENS 域名持续升值,999 club 地板价将有望突破 10 万美元

ENS 的出现为容易混淆的加密地址提供了解决方法,将冗长的以太坊公共地址替换为一个简单的名称。2022 年 4 月份,OpenSea 上的以太坊域名销售出现了第一波高峰,交易量单日达到 6875ETH,ENS 域名注册数量也增加了 119%,活跃的.eth 域名总数增加了 7%。2022 年 9 月底,单日交易量翻倍,突破 12327ETH。全年 ENS 域名同比上一年交易量增长了近 2133%。

截至目前,已有 282 万个以太坊域名被注册,其中有将近 63 万个独立持有者,人均拥有 4-5 个域名。从 2022 年 4 月份开始,围绕着稀有 ENS 域名的讨论日益增长,并建立了以太坊数字域名的 10K Club。许多用户被数字的 ENS 域名所吸引,比如 123.eth。一些人还以 ENS 域名本身的金额购买 ENS 域名。对于 3 位数的数字 ENS 域名来说,一共有 444 名持有者,目前地板价在 20ETH 以上,而 4 位数域名一共有 3686 位持有者,地板价在 1.3ETH。随着更多人认识到域名的价值和域名身份感,999 club 地板价将有望突破 10 万美元。
chatGPT 颠覆 NFT 社区互动和用户粘性
chatGPT 无疑是 2022 年的热点之一,而围绕 OpenAI 也诞生了一些初创公司。他们基于 OpenAI 开源的数据库进行处理,并在专业的特定领域进行数据深化,比如律所文件撰写,或是市场宣发文案等。
NFT 是基于社区和共识发展壮大的,相较于传统的金融产品,NFT 本质上承载着一种文化和 meme 属性。社区里的投票和决策机制部分体现了 NFT 是自下而上的文化。如今,Discord 依旧是多数的 NFT 社区交流主要阵地,而社区管理员是每个项目都会雇佣的岗位——回答社区问题,组织活动,维持秩序等。同时,一些社区也引入了相关的 bot 来管理社区,是否这一切可以被 chatGPT 和 OpenAI 所替代?自动化生成解放了社区的创造力和互动性。例如,我们可以任意生成圣诞节版本 Doodles,我们也可以用 chatGPT 输入关键词生成一段独属于自己持有的 Ape 的故事。chatGPT 扩展和延伸了 NFT 的文化叙事,增强了社区的互动和粘性。
XR 硬件和 NFT 所有权将推动元宇宙发展
元宇宙的发展和终端设备和真实体验息息相关。由电脑和投影构成的二维世界可以满足游戏的需求,但很难做到元宇宙里所期望的「沉浸式体验」。如今,包括 Meta 和 PICO 在内的公司正大力发展 AR 基础设备,硬件设施也逐步成熟。AR 眼镜的售价在 400 刀到 2000 刀之间,和手机平板的售价相似,基本可以满足家庭所用。
根据 Statista,2022 年 XR 的全球市场规模约为 252 亿美元,全年头戴式设备的销售总量约为 1320 万台,商用 300 万台。可见,如今 VR 的普及率和采用率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到 2025 年,随着各大厂商 3A 元宇宙游戏开发完成,预计 VR 眼镜等设备的销售量将有 20% 的增长。
作为元宇宙概念的前期产物,区块链游戏是目前 NFT 主要的应用方向之一,从 2017 年跟随 NFT 发展至今,已经结合了 P2E、UGC、VR、Social 等模型设计及概念设计,NFT 作为经济世界底层的核心。
在今年爆红的大部分 NFT 项目,均有涉及游戏的未来计划,足以见得 NFT 在未来一年依然会逐步整合进区块链游戏。有些 Web3 开放世界的先行者如 The Sandbox、Decentraland,后来居上的 Otherdeed 均已经完成了基本虚拟世界构建,这让配套游戏的基础设施如虚拟机、数据聚合器等方向成为下一个项目方关注的重心。
ReFi 赛道下 SBT 助力碳信用
以太坊合并是 2022 年的几大事件之一,大家对以太坊转移到 Proof-of-stake 的模式也有着较高的预期。这一方面是因为更好的扩容性和应用,另一方面是对低碳环境更加友好。比特币的能源消耗一直被广受诟病,而随着收入效益的降低,比特币矿工也逐渐合并或关闭。除此之外,「绿色计算」也是 2022 年炙手可热的话题,在过去 20 年各大高科技企业的快速成长下,不断增加的算力和能源消耗不仅对企业自身,也对环境构成了一定威胁。如何降低能源消耗成本,优化计算运营空间亟待讨论。
众所周知,大部分主流 NFT 都部署在以太坊上,以太坊合并一方面也为 NFT 后续发展带来新的空间,同时也间接降低了 NFT 的能源消耗。而如今,有一些企业已从 NFT 和 SBT 本身出发,结合碳足迹和碳信用,将身份与行为绑定,创建绿色银行账户等方式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通过让大家铸造 NFT 的方式支持碳中和的项目,并在某个时候燃烧碳信用。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2023 年碳信用和 NFT 的结合将不会有太大的进展。绿色经济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 Web3 企业的多种探索方式将加速这一进程。
NFT 衍生品的大规模采用
在 2022 下半年,我们发现市场上 NFT 的流动性在逐渐降低,在 12 月份有所好转。NFT 流动性低主要有多种原因。
一是不同于同质化代币,非同质化代币之间有不同的稀有度和特征,难以直接兑换。稀有度和特性是评估一个 NFT 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会因个人喜好而不同。第二,相比较于整个加密市场,NFT 市场的整体渗透率和采用率都不足 1%。依旧有很多人不知道 NFT 是什么,或是不认可 NFT 未来的市场价值。当然,这也和 NFT 市场的参与门槛有很大关系。在 2022 年,Reddit NFT 带动了平台上 300 多万人对 NFT 的了解,而信用卡支付 NFT 也进入了大众视野。
第三,缺乏应用场景。目前,和 Collection 相关的应用大多还是在 NFTFi 领域和金融衍生品方向,缺乏足够的大众采用动力。第四,一些人希望购买头部的蓝筹项目,然而,蓝筹项目的价格普遍偏高。大众很难负担起一整个 NFT 的价格,进而也无法参与其社区。第五,由于变现周期通常较长,且非常不灵活。因此,NFT 持有者对资产的利用率普遍很低。持有者没有足够的避险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有很多 NFT 应用应运而生。比如 NFT 众筹平台,碎片化平台,抵押借贷平台,租赁平台等。同时也有大量的 NFT 期权平台正在开发中,不难看到,2023 年或将有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多家机构进入 NFT 领域,带动该领域的金融化发展。
NFT 成为去中心化社交平台刚需
Web2 和 Web3 社交媒体最底层的区别之一,在于信息分发模式的不同。Web2 中,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智能推荐算法下的个性化推荐。内容通过 PGC、UGC 的模式产生,再由中心化社交媒体平台根据用户标签进行个性化推荐。而在 Web3 中,信息传播更偏向于社交推荐,遵循六度空间法则,人将成为信息分发的中心节点,创作者拥有以自己为节点的 DAO,向粉丝发放内容与 NFT,在这个过程中将通过智能合约进行 Token 奖励。
在今年,更多的社交媒体巨头进驻 Web3 领域,如 Twitter、Meta、Instagram、TikTok、YouTube、Reddit,它们通过支持 NFT 功能、发行 NFT 来抢夺早期 Web3 的种子用户,有些在今年的 NFT 市场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成绩,如 Reddit、9GAG 等,这样的行为会让更多的社交媒体巨头竞相模仿。
另外 Web3 的原生社交协议也正在蓬勃发展,以 Lens Protocol 为首的 Web3 社交平台倡导每个人都成为他们自己的内容传播中心。通过统一的个人账户和完全自由的个人数据,社会互动被记录在用户自己的生态系统中,这将会让 NFT 成为去中心化社交平台刚需。
「体育赛事 + 粉丝经济」将创造新的消费市场
回顾 2022 年 NFT 与体育行业的多次交锋,体育行业一直在探索 NFT 的商业价值。例如,NBA 在外包 + 售卡方面的全新尝试(The Association NFT)和 Sorare 的品牌参与 +GameFi 开发。与 GameFi 和艺术等类别相比,在下半年世界杯、体育巨星与 NFT 的联合营销让更多第三方发行平台看到了商机。
体育赛事 NFT 发行经过将近 5 年的发展后变得更加成熟,目前各个全球顶级体育赛事(FIFA、NBA、NFL…)均已入场 NFT 领域,面对潜力巨大的粉丝市场,一些项目方争相抢下经营权,而如何让传统体育赛事与 Web3 创造新的综合消费市场?它们将有可能在 2023 年告诉我们答案。
除此之外,NFT 也重塑了「权益」和「所有权」的概念。活动参与可以与身份认证相结合,NFT 用可追踪的方式量化了社区和群体的概念,可以更好地发放权益和数字认证。例如,你可以发放一个电影专题的 NFT,所有的 Holders 构成一个核心社区,后续可以给予空投和特殊权益的。你可以通过 SBT 来选择谁可以成为 Hodler,而每次 SBT 由线下参加观影和买票的行为所获得,记录在链上,不可转让。由此可见,「行为」可以被追踪和量化,同样,「权益」可以更好地根据用户行为进行精准发放。而「社区」能够凝聚最适合的人。
结语
2022 年的 NFT 市场度过了波荡起伏的一年,从年初的 NFT 交易浪潮到下半年的频繁暴雷,许多用户和项目方的态度从信仰转变为质疑。而历史告诉我们,任何附带资产属性的新事物在诞生之初,均会经历急速膨胀的时期,随之而来的便是共识的分歧,在此之后会留下更共识坚定的投资者。
不同于短期的投机者,作为身处行业中的建设者,我们所关注的是 NFT 相比于旧时代解决方案的进步性,它所带来的革命性将会让 Web3.0 为首的新兴产业变为可能。相比于过去,今年我们看到的是:更多以 NFT 为基石的项目正在崛起、更多传统行业巨头正在跑步入场、以及更多人群正在认同 NFT 文化,这对行业来说无疑是更好的局面,也坚定了我们用行动探索 NFT 未来的决心。
(声明: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