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Art Gobblers背景、模式、玩法与机会

在「学习团队」遍地的 NFT 发行市场,AG 拥有着很难让人不心动的背景,由币圈顶级风投 Paradigm 亲手打造,「币圈头部 IP」——《Rick and Morty》共创兼执行制片人 Justin Roiland 担任画师,结合与传统 NFT 项目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成为了近期夜空中最亮的星。

概览

  • 可能没想象中那么酷炫,但还是挺酷炫的 。
  • VRGDA 对项目价值的增幅有限,GOO 或许有着更高的价值增益。
  • 将 AG 理解成一个「带有玩法的艺术类 NFT Marketplace」,一个带有无代码工具的创作者生态,主要受众在艺术类偏好的用户。
  • 普通玩家存在投机机会,但目前项目热度溢价过高,不建议入场。
一文了解Art Gobblers背景、模式、玩法与机会

1 Art Gobblers 是什么?

Art Gobblers(后文简称 AG)这几天算是在寒冷的熊市刮起了一阵热风,给没被吹到的小伙伴快速的补补课:

1)项目背景

在「学习团队」遍地的 NFT 发行市场,AG 拥有着很难让人不心动的背景,由币圈顶级风投 Paradigm 亲手打造,「币圈头部 IP」——《Rick and Morty》共创兼执行制片人 Justin Roiland 担任画师,结合与传统 NFT 项目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成为了近期夜空中最亮的星。

一文了解Art Gobblers背景、模式、玩法与机会

其生态体系包括了三个核心部分:

Gobblers:即发售的本体,那个可爱的小怪物;

$Goo:质押 AG 获得的 Utility Token;

Pages:与 Token 同时上线并发售的功能性 NFT,也是生态玩法中的核心,具有 2 个状态,持有者可以在初始的「Blank Page」上创作,完成后变成「Drawn Page」。

2)发售结构

时间:项目的首条推文在 6 月 10 号,于 8 月 17 日正式公布官网,并于北京时间 11 月 1 日 4:20am 发售,11 月 2 日 4:20am 开图;

数量:总量 10,000 个,首发 2,000 个,剩余 8,000 个后续用 $Goo 以 VRGDA( 一种变种荷兰拍 ) 的形式售卖;

分配:首发 2,000 个中,300 个归团队,剩余 1,700 个以白名单(Mint List)形式分发给了各大社群、KOLs 及社区活动胜出者;

白名单获取方式:

前序 NFT 快照抽奖:Justin Roiland 之前在 OS 和 Nifty 发布系列,8/3 完成快照,9/21 抽奖截止;

画画活动胜出:使用官方推出的绘图工具画画并发到 Twitter 上,团队手动选人 DM;

写小作文:在 Twitter 写 Thread 分享”AG 对加密世界意味着什么”,团队手动选人 DM;

贡献代码:基于 AG 生态做衍生的项目创作(类似 Loot 系)

价格:首发 1700 个白名单铸造价格为 0E(即 Free Mint),后续则会根据市场供需自动按算法调整;

3)项目亮点

背景亮眼,Paradigm+Rick&Morty 足够抓眼球,且前期发给了不少 KOLs 白,带了许多热度

创新采用VRGDA的发售模式(后续会讲这是啥)

$Goo 代币的投放也采用了新的GOO 模式(后续也会讲这是啥)

项目用了一个创新的闭环生态体系玩法(后续会重点讲这是啥)

4)市场现状

发售前的场外白名单价格已经高达 3E 且极难收到;

开售后涨幅十分夸张,FreeMint 项目一出来的最低成交价是 5E,并在不到半小时冲到了最高成交价 16E,随后回落稳定在 13E 左右;

撰文的此刻是北京时间 11 月 1 日下午 11 点 40 分,地板价13.2E,交易量16.4k ETH,挂单率仅 5%(数据来源 NFTTrack)

2 AG 酷炫的新模式是什么?

1)可变比率的渐进式荷兰拍卖 (Variable Rate Gradual Dutch Auction, VRGDA)

这其实是发生了两次变种后的产物:

0 DA:传统的荷兰式拍卖(DA)大家应该很熟悉了,目前 NFT 地标之一的 Azuki 当年用的就是 DA,即在一个相对高的定价基础上,根据时间按一定比例向下降价,如始拍价是 3E,每过 20 分钟降 0.1E 直至 2E。

但这里面有几个问题,传统 DA 需要定 3 个参数,即始拍价、最低价以及降价速率 ( 包括时间&间隔值 ),如果一个项目市场热度贼高,那 DA 没啥意义,开盘就结束(当年的 Azuki 就是);而如果一个项目热度一般,市场反应需要更长的时间,或是市场预期价格比设置的最低价还低,那就会卖不完导致发售失败(典型的像 LonelyPop)。

所以会发现 DA 更多是允许项目方做一个区间定价,并无法有效的通过该模式让市场找到一个公允价格。

1 GDA:因此在今年 4 月份的时候,Paradigm 提出了一个渐进式荷兰拍(GDA)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就是把荷兰拍拆成了 N 多份,在降价速率的基础上再加了一个涨价速率。

操作起来就会变成,5000 份的 NFT 被被拆成了 5000 次 DA(或者 2500,那就是每次拍 2 个),每个 DA 中价格持续从 10E 下降,一旦一个 DA 当批的 NFT 售完,下一次起拍的价格就会涨一点,变成 10E * 设定的涨幅如 10% * 随时间衰减的速率 = 11E * 衰减速率 0.6 = 6.6E (实际是有个算法的,可以去看官方文档)

一文了解Art Gobblers背景、模式、玩法与机会

可能写公式还是有点难理解,想像一下 Flappy Bird 或者 Doodle Jump 之类的小游戏,就是价格自己会往下掉,但是你点一下他就往上弹一点,这里「点击」的触发就是 DA 被完成。这能稍微的缓解一点 DA 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但市场需要更多反应时间的问题。(但讲道理并没有看到有项目方采用这种发售方式 lol)

一文了解Art Gobblers背景、模式、玩法与机会

2 VRGDA:在今年 8 月份的时候,Paradigm 再次自我迭代,专门为 AG 搞了这么一个发售模式,并且会用到未来的一个项目 0xMonaco 上。与 GDA 点一下飞一下的小鸟模式不一样的是,它将我们前面提到的涨幅率(也就是小鸟被点之后飞起来的高度)拎出来搞了搞事情,之前的涨幅率是预设的,单在 VRGDA 中则由算法根据市场供需情况计算完成。

一文了解Art Gobblers背景、模式、玩法与机会

简单来说就是,越多人买,涨幅就越高,下次的起拍价就越高;越少人买,涨幅就会变成降幅,起拍价就越低,这个比率是变化的,所以被称为可变比率(Variable Rate)的 GDA。

而这里面,项目方需要去定义的是,什么算买的人多,什么算买的人少,因此需要有个预设的发售表,且项目方是可以去调整的。针对 AG 项目,目前的计划的发售周期在 10 年左右,从每个月约 200 个的数量持续衰减。

一文了解Art Gobblers背景、模式、玩法与机会

所以如果第一个月以 200$Goo/ 个的价格卖出了 300 个,那下个月每个的价格可能就会涨到 300$Goo;反之如果只卖了 100 个,那可能就会降价到 100$Goo(纯举例,与实际绝对不符)。

这个模式的对于 AG 这个项目的意义是什么呢?个人会有两个猜测,一是这像是 Paradigm 自己非常想搞事情,作为十分关注范式转移的机构,很想实践看看 GDA 模式在市场上的效果咋样,结果当时出来之后其实没多大声响,那干脆自己搞一个;第二是 AG 这个项目的生态玩法其实是需要一个较长的市场反应时间的(后文详述),此前确实也没有很好的模式能支撑这种玩法,VRGDA 目前看下来也是最契合的一种模式。

但是否因为这个模式上的创新,就能给项目带来价值的增益我持保留态度,就如同 Azuki 当时创新研发了 ERC-721A,但 Azuki 的核心价值还是在于其强大的社区 / 品牌文化,结构或是发售上的任何模式都是为了服务项目本身。

2)渐进所有权优化模型 (Gradual Ownership Optimization, GOO)

这个相对来说会更好理解,这是个被优化过的生态代币分配模型。

传统的 NFT 代币分配无非两种,一种是像 BAYC 那种,持有后给你快照,然后按持有市场 / 数量给你空投相应比例的代币;另一种则是你质押 NFT,然后按一定的速率产出一定的代币比如 OTS、PXN、LaserCat 等。

那这里面有啥问题呢,空投的话有可能人拿完空投就跑了,之后的 holder 并没有享受到权益。质押的话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开放生态(即上所),那 holder 可以一边质押一边抛当赚工资,每天只会有更多的抛压,其他人也无需买 NFT 直接买 Token 就能消费生态内权益;另一种是封闭生态(不上所,只能消耗),那代币分布结构会非常失衡,老持有者持有了一大堆,消耗场景也容易跟不上。

GOO 干了件啥事儿呢,简单理解就是:「就是你要产币,必须双押」,持有 NFT 是「0 和 1」的前提条件,有才能产币,但产多少币取决于你持有多少币(并不是真的质押,有点类似 PoS),这就会促进 Token 的再流通和分配,新人入场想跟上节奏还需要再从老人手里买一定的代币,而老持有者也不用担心一堆币用不出去。

一文了解Art Gobblers背景、模式、玩法与机会

这个模型的优化个人反而认为是能够给 AG 带来额外的价值溢价的,其确实尝试解决了过往许多项目中生态代币尴尬的处境,但具体能优化多少,还是拭目以待。

3 AG 的生态体系玩法

这个是 AG 这个项目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我个人认为,其虽然酷炫,但不太是一个给普罗大众玩的项目的原因。

首先我们复习一遍 AG 生态当中的 3 要素:

Gobbler:本体,是个可爱的小怪兽,可以把 Page 吃进肚子里,并展示肚子里的所有藏品;也可以吃掉其他的小怪兽合成稀有怪兽(大怪兽 lol,代币生产速率 x2);

一文了解Art Gobblers背景、模式、玩法与机会

$Goo: 生态代币,可用于购买 Gobblers 和 Pages,处于持续增发状态;

一文了解Art Gobblers背景、模式、玩法与机会

Page:核心物品,初始处于「Blank」状态,通过官方作图工具进行创作后变成「Drawn」状态,同样采用 VRGDA 发售,从最初的 69 张 / 天逐渐衰减至 10 张 / 天,可以被 Gobbler 吃掉。

一文了解Art Gobblers背景、模式、玩法与机会

官方的流程图是这样的:

一文了解Art Gobblers背景、模式、玩法与机会

稍微简化一下,会能得到下面的这张流程图:

一文了解Art Gobblers背景、模式、玩法与机会
  • 持有 Gobblers
  • 持有 Gobblers 能产出 $Goo
  • 消耗 $Goo
    • 购买 Gobblers -> 合成大怪兽 -> 产出更多的 $Goo
    • 购买 Blank Pages
  • 进行创作变成 Drawn Pages
  • 持有的 Gobblers 吃掉 Drawn Pages

所以可以看到,整个生态体系内的核心其实是围绕着 Page,它是核心消耗 / 流通品,而 Page 的最终消费者是具有创作能力的艺术家,对应的,购买 / 吃掉 Page 的也就是具有艺术鉴赏能力的藏家 / 机构。

因此从这个逻辑上看,更应该从「带有玩法的艺术类 NFT Marketplace」的角度去理解官方「实验性的去中心化艺术工厂」的定义,整个 AG 是一个带有无代码工具的创作者生态,里面每一个 Gobbler 象征一个账户(or 展厅),而 Page 就是 NFT,创作者不再需要学习 coding,直接就能创作,而藏家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将藏品自由的分配至特定账号形成艺术组合。因此可以发现这个里面的受众主要还是艺术藏品的爱好者。

4 玩家们都有哪些机会

那像作者这样的土鳖 / 普通用户难道就不能玩了嘛?那也不是。

我们再盘一遍整个生态下的参与者角色,无非就是 3 个要素的持有者,每个要素下根据目的又可以再次分类:

Gobbler 持有者

藏家:消费型角色,目的就是为了收藏自己喜欢的艺术创作,适用于任何人;

高端艺术玩家:投资型角色,目的是通过凑成独特的艺术品组合,形成 1+1>2 的效应,高价卖出 Gobbler 获利,适用于有强艺术感知的人;

批发商:投机型角色,目的是通过持有空 Gobbler,卖给上述两种角色获得价差收益,适用于对市场行情有感知的人。但在 AG 生态中,由于 AG 本身就有着很长的供给释放周期,该角色会面临更高的难度;

$Goo 持有者

Gobbler 持有者 / 入场玩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产出率 / 购买 Gobbler;

艺术家:主要的购买力,目的是为了购买 Page 进行创造后售卖;

炒币玩家:基本不存在,由于代币会随着时间大量释放,币价理论上处于永久通胀状态。

Pages 持有者

艺术家:主要持有 Blank Pages,目的是进行创作后售卖获利;

批发商:主要持有 Blank Pages,和 Gobbler 中的批发商角色一样;

藏家:主要持有 Drawn Pages,目的是为了收藏,并且喂养给 Gobblers 形成组合,当然也会存在一部分没有 Gobblers 的野生藏家,或是持有 、Blank Pages 直接委托艺术家作画的藏家;

倒爷:主要持有 Drawn Pages,目的是截藏家的胡 / 等待未来心水的藏家出现,倒手获利,可能需要一定的艺术感知。

因此对于普通玩家而言,批发商 / 倒爷也会是可以参与的机会,但个人认为目前 Gobbler 的热度给其带来了过高的溢价,并不适合入场。其终归是个艺术类项目,但市场上的艺术类的受众远没达到能支撑当前热度的阶段。

5 对于 Art Gobblers 的一些观点分享

短期来看,可以援引一些数据作为参考 (数据来源:NFTGO):

  • 专注艺术类项目的平台 Foundation,过去 3 个月 的交易量为 4.78k ETH;
  • 艺术类 NFT 项目 Art Block,过去 1 个月 的交易量为 10.76k ETH;
  • 同样是热度项目的 The Otherside,发售 24 小时 的交易量数据是 22.9kETH,但发售总量为 10 万份;

而 Art Gobblers 仅发售 1700 份,在不到 24 小时 的交易量就已经达到 16.4k ETH,这其中有多少是真实受众有多少是情绪炒作各位完全可以自行分辨,但个人并不认为此刻是合适的入场时机。

从中期来看,作为一个艺术性极强的平台,需要的是优先吸引更多的优质创作者,并激励更好的创作,因为艺术藏品的受众更窄,风格性更强,转手率更低,因此需要的极其优质的作品产生高成交价、多样化的风格提升成交率,需要首先获得藏家们的认可,且能提供足够多的选择,才会有流量的导入,这也是整个飞轮的核心。

目前来看 AG 或许是希望通过限制产能的方式,来促使创作者谨慎创作;并拉长前期的供给释放周期给足市场反应时间,个人推测,前几波 Drawn Pages 出来后,无论是市场行为还是官方推手导致,应该都会喂出几个较高成交价的 Gobblers 成为典型,进一步刺激市场的反应。

整体从长期来看,AG 还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项目,这种藏家与创作者更强的互动属性,或许真的能构建出一个具有活力的创作者生态,同时从早期的活动可以看出,AG 有着想要效仿 Loot 生态的心思,希望能基于自己的生态生长出有意思的东西,虽然目前而言还太早了些,但个人还是很喜欢这类开放、可组合性的想法,期待这片 Paradigm 的实验田会长成什么样子。

(声明: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0)
Gao的头像Gao
上一篇 2022年11月3日 下午5:23
下一篇 2022年11月3日 下午5:53

相关推荐

  • Cosmos站在发展的岔路口

    在塑造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发展的未来方面,Cosmos 一直走在前列。它开创了「应用链」愿景,这一概念现在是模块化区块链理论和区块链主权理念的核心。然而,如今 Cosmos 的领先优势已不复存在。以太坊和 Celestia 上 Rollups 的兴起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与 Cosmos 应用链类似的选择。重要的是,这些解决方案还具有成熟的社区和更深的流动性池的额外优势。

    2024年8月26日
    206
  • 前Arbitrum技术大使解读Arbitrum的组件结构(上)

    成本优化:将⼤部分运算与存储任务移交至 L1 链下也即 L2 上。L2 大多是运⾏在单台服务器也即排序器(Sequencer/Operator)上的⼀条链。

    2023年12月26日
    410
  • Web 3.0+SocialFi:是时候入局社交媒体的下一站了

    从马斯克宣布收购推特的那刻起,越来越多人开始聚焦社交媒体的未来。据BlockWorks报道,币安正在组建团队,专注如何利用区块链和加密技术赋能推特及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似乎Web 3…

    2022年6月13日
    1.1K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

联系我们
邮箱:whylweb3@163.com
微信:gaoshuang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