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生态正从Meme过渡到新基建,L2s机会分析

本文将最大限度避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公式,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大家勾勒比特币 Layer2 生态全貌,同时,笔者将从生态落地的角度来分析,什么类型的 BTC Layer2 更容易获得成功? 首先,什么是 BTC Layer2 ? 以及能落地的 BTC Layer2 应该具备哪些成功要素?

1、以 Sats 为首的比特币生态资产是第一波,掀起 Fair Launch 社区驱动、公平造富的财富神话 2、为构建比特币生态而生的新基建——BTC L2 是第二波。BTC L1 玩法太有限,必需更高性能、更具拓展性的 BTC L2 来构建生态。 3、基于 BTC L2 开始出现大量 BTC 生态应用,这是第三波。 目前正处于 1-2 阶段的过渡时期。

本文将最大限度避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公式,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大家勾勒比特币 Layer2 生态全貌,同时,笔者将从生态落地的角度来分析,什么类型的 BTC Layer2 更容易获得成功? 首先,什么是 BTC Layer2 ? 以及能落地的 BTC Layer2 应该具备哪些成功要素?

BTC生态正从Meme过渡到新基建,L2s机会分析

BTC L2 的本质和设计原则

BTC L2 本质上和 ETH L2 并无二致,本质都是去中心化跨链 + 一个高性能的智能合约网络,核心的意义在于:L1 无法实现的高性能场景及应用可以切换到 L2 去实现。因此,一个能落地的 BTC L2 本质上是两部分:能把 Bitcoin L1 上的 BTC 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跨链到 L2,然后让 BTC 在 L2 上可以实现一系列复杂的智能合约应用场景。

反观,ETH 主流的 L2,无论 ARB、OP 抑或 ZKsync 亦遵循同样的设计原则,BTC L2 也不例外。 基于以上共识,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一个成功的 BTC L2 至少得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1、BTC 是否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跨链到 L2

2、BTC L2 是否能获得 L1 主网用户的共识和支持

3、BTC L2 对于开发者和用户是否足够友好

1、BTC 是否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跨链到 L2

用户使用 L2 的第一步是把资产从 L1 跨到 L2,这个过程是否去中心化,是否足够安全,决定了 L2 的资产规模,也直接决定了 L2 的生死。在比特币进行 Taproot 升级之前,比特币无法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跨链,大部分在其他链上运行的 BTC,均采用了中心化封装或者多签的方案来实现。

如 RenBTC 采用多签来实现(后因团队问题而停止运行)WBTC 则依靠 BitGo 这家公司来背书。2021 年之前诞生的所谓 BTC L2 均没有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跨链,因此,BTC L2 生态也一直没有成长起来。

但是,比特币 2021 年的 Taproot 升级,带来了 Schnorr 签名和 Musig2 聚合签名技术,这为去中心化的 BTC 跨链奠定了技术基础。

2、BTC L2 是否能获得 L1 主网用户的共识和支持

L2 既然是对 L1 的拓展,那么 L2 则是依托于 L1 所存在,同时,L2 也能反哺和增益 L1,而 L2 网络的运行是否以 L1 主网代币为 Gas,几乎是判断的唯一标准,如果 Layer2 网络仅是把 L1 作为一个数据备份层,L2 的经济系统和 GAS 税收对 L1 没有任何增益,必然无法获得 L1 的支持。

这和重建一个新的 L1 没有任何区别,成功难度就可想而知。目前以太坊生态主流的 Layer2 均是以 ETH 为 GAS,而比特币生态的某些号称是 BTC Layer2 的项目却并非以 BTC 为 GAS,因此,均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

因此,BTC Layer2 是否以 BTC 为 GAS,决定了是否能获得比特币社区的共识和支持。

3、BTC L2 对于开发者和用户是否足够友好

L2 存在的核心意义是为了帮助 L1 拓展应用和场景,让原本在 L1 无法实现的功能可以轻松便捷的在 L2 实现,因此,L2 的开发语言和准入门槛应该最大限度地对开发者和用户友好。

如果,l2 的设计过于复杂或者让开发者及用户有过高的进入门槛,则 L2 很难发挥其真正的拓展价值

众所周知,整个 Crypto 领域的智能合约开发者均是在 EVM 生态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公开数据,2022 年全球智能合约开发者约 40 万,其中 80% 以上均为 EVM 开发者。因此,我们看到大多数成功的 L1 和 L2 都采用了兼容 EVM 的方式来启动,而大多数没有兼容 EVM 的 L1 均面临因开发者和用户迁移成本过高而导致生态难以壮大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比特币 Layer2 还是以太坊 Layer2,是否兼容 EVM 不仅仅是一个开发语言的选择问题,而是涉及一个 Layer2 能否真正帮助 Layer1 实现生态繁荣的战略性问题,Layer2 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快速的获得开发者和用户,应该更多的考虑实际和落地,而非一味追求所谓的原生和炫技。

大部分成功的以太坊 L2 都选择了兼容 EVM,而很多比特币 L2 却大肆宣扬所谓的比特币原教旨主义或者所谓的正统性而拒绝兼容 EVM,转而去采用一些较为小众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这也是比特币 L2 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以上 BTC L2 设计原则,我们来盘点一些目前主流的 BTC L2,同时对比各方优劣。

主流 BTC L2 介绍及各方优劣

Stacks Stacks

Stacks Stacks 的定位是比特币的智能合约层,主网在 2018 年上线。其使用「挂钩」方式来实现 BTC 跨链,通过在 Stacks 网络上发行 sBTC 来实现,本质上是一种中心化的映射方式;其网络 Gas 使用其主网代币 STX,而非 BTC,矿工参与 Stacks 的网络挖矿会消耗质押的 BTC 来挖取其网络代币。

这样的网络设计不仅不会获得比特币用户的支持,甚至产生极大的反感;其生态采用比较小众的 Clarity 作为编程语⾔,也大大限制了开发者的涌入。其生态已经发展 5 年,但是大多数项目都反响平平或处于停滞状态,整个生态 TVL 目前不足 2500 万美金。

小结: 依据 BTC Layer2 设计三原则,Stacks 的比特币跨链方案仍是中心化方式;Stacks 网络运行不使用 BTC,对比特币 Layer1 几乎没有增益,很难获得比特币社区的支持;其网络开发语言 Clarity 比较小众,很难引入开发者,生态 5 年来一直没有获得大规模发展,事实证明,Stacks 设计方向并非理想的 BTC Layer2 方案。

Lightning Network(闪电网络)

Lightning Network 是最具「正统性」的比特币 Layer2,其目标是实现比特币的「全球支付」,核心是让比特币在 Lightning Network 这个二层网络实现快速便捷的小额支付,但是,Lightning Network 不支持智能合约,因此,无法在 Lightning Network 上进行和比特币相关的生态应用开发。

目前 Lightning 网络质押的 BTC 数量约 4000 枚。或许鉴于 Ordinals 协议的成功,Lightning 团队近期提出了 Taproot Assets 的比特币资产发行协议。但是,即使可以基于 Taproot Assets 发行资产,然后在闪电网络进行快速流通,但是,这样的组合只是提供了一种比特币资产发行和流通的方案,依然无法支撑复杂的应用。

小结: Lightning Network 无疑是最具「正统性」的 BTC Layer2,但是其网络不支持智能合约,其诞生的目标是拓展比特币的支付场景,因此,其并非典型的比特币 Layer2。

目前 Lightning Network 质押了 4000 个比特币,约 1.4 亿美金,虽然已经运行 3 年,但其生态发展依然处于早期。

RSK

RSK 的定位是支持智能合约的比特币 L2,其采用 Hash 锁的方式把主网 BTC 跨到 RSK 网络,但是,Hash 锁仍是中心化的方式,很难取得比特币用户的信任,因此,使用 RSK 进行跨链的 BTC 数量屈指可数;同时,目前 RSK 网络的共识算法仍是 POW,作为二层网络却仍采用性能较差的 POW 共识机制,其生态自然很难获得发展。

因此,RSK 主网虽然于 2018 年已经上线,但是其生态几乎没有任何发展,作为当年的「十大天王级项目」之一,也逐渐被人们遗忘。 

小结: 依据 BTC Layer2 设计三原则,RSK 的比特币资产跨链方案是中心化的;RSK 主网性能较差,生态发展聊胜于无。事实证明,RSK 也不是理想的 BTC Layer2 方案。

Liquid 

Liquid 是由 Blockstream 推出的比特币 L2,本质上讲,Liquid 是一个比特币侧链,Liquid 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机构和资产发行方,面向 B 端提供基于比特币侧链的资产发行和流通服务,因此,Liquid 的比特币跨链方案相对中心化,采用 11 个被认证的多签节点来托管比特币,Liquid 的解决方案类似于联盟许可链。

由于是面向机构提供金融资产发行服务,Liquid 更多的考虑是安全性和隐私性,因此,Liquid 网络是需要许可准入的联盟链解决方案。Liquid 作为面向 B 端服务的比特币侧链网络,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要想获得比特币社区和加密用户的广大支持和使用,去中心化和无许可的 BTC Layer2 才是更具发展前景的方向。

小结: Liquid 是面向机构服务的比特币侧链,本质是一个许可才能准入的联盟链,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对安全性和隐私性有高度要求的传统机构和资产发行方,且 Liquid 的主要功能集中在资产发行和交易,对复杂的智能合约功能并不友好。因此,Liquid 的服务范围是相对有限的,和主流的去中心化 BTC L2 有着本质区别

RGB

RGB 是基于 BTC UTXO 和闪电网络的 BTC L2。RGB 于 2018 年被提出至今,由于多个技术要点难以实现,一直处于缓慢的开发阶段。RGB 的核心设计有三点:UTXO 状态压缩封装、客户端验证、桥接闪电网络运行非共享智能合约,RGB 最被人们推崇为正统性的就是:RGB 上运行的数据会被压缩封装到比特币的每一个 UTXO 中。

即 RGB 上运行的核心数据借助 UTXO 附身于比特币区块链,用比特币网络来保障资产的安全性,但是,这也是 RGB 一直未能实现的功能;即使该功能实现也依然面临两个问题,由于客户端验证资产时需要追溯每个资产上游的 UTXO,这里涉及大量的数据验证,资产被转移的次数越多 ,验证难度和验证成本就越大;

即使资产能被验证,但是,RGB 的智能合约并非真正意义地运行在链上,每个基于 RGB 的智能合约是无法交互的,都是独立的,如果基于 RGB 发行的两个代币需要构建 Swap,是无法像 EVM 上发行的资产那样直接实现 Swap 交互,而是需要转移到闪电网络进行交互,其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小结: 依据 BTC L2 设计三原则:

Layer2 需要承载高性能、易开发和对用户友好的历史使命,BTC Layer2 是直接面向应用和用户的,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所谓很 cool 的设计构想上。在这一点,RGB 的架构无疑是不符合 BTC Layer2 三原则的,无论是尚未被验证的 UTXO 状态封装,还是客户端验证,抑或在闪电网络运行非共享的智能合约。

这些无疑都给 BTC Layer2 上的开发者和用户带来巨大的准入门槛,在这样的 Layer2 上构建比特币应用,其用户体验则可想而知。自 2018 年提出至今,RGB 开发进度一直进展缓慢,在某种层面上也反应出 RGB 的复杂程度之高,以及其落地难度之大,对于其未来的生态开发者和用户的准入门槛也可想而知。

BEVM

@BTClayer2 是以 BTC 为 GAS 且兼容 EVM 的比特币 L2。BEVM 的核心设计是基于 BTC 2021 年的 Taproot 升级,使用 Musig2 聚合签名来实现去中心化的 BTC 跨链,Musig2 聚合签名算法是 Taproot 升级带来的,可以让 1000 个比特币轻节点组成去中心化的资产网络,通过该网络处理 BTC 资产的转移,从而保障 BTC L2 上的资产安全。

同时,BEVM 网络采用 BTC 为 GAS,Layer2 上的应用都将以 BTC 为 Gas;最重要的是 BEVM 完全兼容 EVM,EVM 生态能运行的 DeFi、GameFi 等应用都可以无缝迁移到比特币 Layer2,用户则可以在主流的加密钱包(如 Metamask、OK Wallet 等)直接使用 BEVM 生态应用。未来,BEVM 还将兼容更多的非 EVM 的 Layer1 网络。

从而把 BTC 及 BTC 链上资产拓展到任意链,最大限度地拓展比特币生态。目前 BEVM 先行网已经上线,生态上已经有近 10 款应用,比如,用户可以在 BEVM 上使用完全去中心化的 BTC DEX,用户可以存 BTC/Sats 等资产做 LP,享受 DEX 收益等。 

小结: BEVM 以 Musig2 聚合签名来实现 BTC 的去中心化跨链,以 BTC 为 GAS 来获取比特币社区共识和支持,同时兼容 EVM,可以降低智能合约开发者和用户的准入门槛,因此,是比较实际的且符合 BTC Layer2 设计三原则的。但是,和很多宣扬比特币正统性的 BTC Layer2 不同,BEVM 似乎显得不那么「正统性」。BEVM 没有在比特币的容量有限区块空间内或功能有限的 UTXO 上进行改良设计,而是选择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把 BTC 直接引入已经成熟的 EVM 网络,从而降低拓展比特币生态的难度,这是 BEVM 的设计亮点,同时,也会被某些比特币原教旨主义者冠以不够「正统」的标签。不过,在 BTC Layer2 赛道,是「正统性」重要,还是开发者和用户体验感更重要,相信市场会给出最终答案。

BitVM

BitVM 是 2023 年被提出的 BTC L2 解决方案,目前仍处于理论阶段。BitVM 被人们讨论最多的是其比较「硬核」的技术实现方案。其核心逻辑是在 BTC 脚本上运行类似 optimistic rollups 的欺诈证明,所谓欺诈证明,即当一笔资产交易出现异议,用户可以发起检举,如果交易真的出现问题,则不诚实的那一方的资产。

将会被罚没,一般有效的检举时间是 7 天之内(类似 7 天无条件退货),但是,如果用户在 7 天后发起检举是无效的,即使资产交易出现问题,也将被自动保存在区块链上继续运行。BitVM 的智能合约层运行在链下,且每个智能合约不共享状态;BTC 跨链使用传统的 Hash 锁来进行资产锚定,没有实现真正去中心化的 BTC 跨链。

小结: BitVM 的设计亮点是把链下的复杂智能合约抽象成一个个欺诈证明,并让这个欺诈证明以比特币操作码的方式运行在比特币区块链上,对于这个方式是否可以实现,比特币社区仍有很多不同声音,但是,对照 BTC L2 设计三原则,BitVM 的 BTC 跨链方案仍是古老的 Hash 锁,存在中心化问题;

由于其可测试网络仍没有发布,因此,无法得知其采用何种语言开发;鉴于其最大的设计亮点仍处于理论阶段,因此,对于 BitVM 我们采取观察状态。

总结

BTC生态正从Meme过渡到新基建,L2s机会分析

由于比特币区块链是非图灵完备的且不支持智能合约,因此,多年来一直都有创业团队在进行比特币 L2 的探索。BTC L2 的本质就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让 BTC 跳脱出 L1 的束缚,让 BTC 可以在高性能、高拓展性的 L2 上实现一切复杂的应用场景。因此,一个优秀的能落地的比特币 L2 应该遵循一些最基本的设计原则。

比如,是否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把 BTC 跨链到 L2,这决定了 L2 的市场规模和价值上限;是否以 BTC 为 GAS,这决定了 L2 是否能得到比特币社区的共识和支持;开发语言和基础设施是否对开发者和用户足够友好,这决定了 L2 的生态是否能够快速成长壮大。

通过对当前主流 BTC L2 项目的盘点,我们大致可以摸清比特币 Layer2 的演变路径和发展趋势,BTC Layer2 赛道,天然承载着拓展比特币生态的使命,我们有理由相信,能获取比特币社区支持,能取得比特币用户信任以及对开发者和用户足够友好的 BTC Layer2 必将在本轮比特币生态浪潮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声明: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0)
上一篇 2023年11月21日 下午7:04
下一篇 2023年11月21日 下午7:15

相关推荐

  • 募资型Meme项目爆火,如何找到下一个Alpha?

    Meme 在本轮行情一方面借助了踏空主流币行情的投资者 FOMO 情绪——此前大盘整体上涨,比特币更是屡创新高,但加密原住民并没有都享受到传统资本介入抬高的水位。而本轮 Meme 浪潮的出现使这股 FOMO 情绪得以宣泄,造就 BOME 不到三天破 20 亿美元市值、三天登陆币安的神话。

    2024年3月20日
    23
  • 专注ZK投资的Geometry如何看待硬核技术公司的商业模式?

    Tom Walton-Pocock 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数学专业,获得本科和研究生学位。之后进入金融领域,并创建了 Layer2 项目 Aztec Network。基于他作为 Aztec Network 联合创始人和 CEO 的经验,Tom 与 Kobi Gurkan 等人于 2021 年共同创立了 Geometry。

    2023年5月12日
    631
  • Aptos崛起,背后靠的是什么?

    Aptos 在过去的一年中热议不断,首先,它与 Facebook(后改名为 Meta)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创始团队也大都来源于 Meta Diem 项目,另外,Aptos 还开创了许多有趣的功能,例如其独特的编程语言 Move 赢得了诸多投资者的认可;开发的 Block-STM 智能合约并行执行引擎,可有效提高交易执行的效率等等。

    2023年2月1日
    96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微信

联系我们
邮箱:whylweb3@163.com
微信:gaoshuang613